js66883金沙 / 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改革展示
濮阳经开区:深化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3月6日,河南省科技厅发布关于拟建设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公示,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科技厅批复成为河南省(濮阳经开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期3年。这是经开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可充分发挥示范区资源集聚、转化应用和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为经开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科技支撑。
一、改革背景
国家级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濮阳市城区西部,于1992年9月成立,是河南省首批省级开发区,2013年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濮阳开发区拥有国家火炬濮阳生物化工特色产业基地等8块“国字号”金字招牌。是濮阳新型化工基地重要支柱、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特色基地、中原经济区改革开放前沿的排头兵。
河南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将聚焦化工新材料、智能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现代能源等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探索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在地方转移转化的新模式,探索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机制。以促进创新主体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引进培养创新人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为主要任务,把示范区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样板区”、科技成果区域协同转化“集聚区”、科技成果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二、创新举措
(一)健全管理机制。示范区实行管委会管理下的企业化运行机制,成立由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梅兴秦为主任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管委会,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更有吸引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人才引进政策、激励政策等,构建技术、人才、金融、创新、政企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更多高新科技成果、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向示范区集聚。委托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作为示范区的运营主体,对示范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专业化、团队化运行方案,实现示范区的达标增效管理。
(二)完善政策体系。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濮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意见》等文件,并研究制定了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入驻三创园区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支持体系,从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外合作、建立创新平台等多方面对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给予支持。
(三)发挥平台优势。经开区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为中心,围绕搭建符合创新规律和市场机制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打造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实现科技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区内建有2个省级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中试基地、2个国家级孵化器、3个省级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1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内专业机构合作共建,成立了北京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濮阳工作站、河南中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濮阳分中心、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化科技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四)突出特色服务。坚持“创新服务模式、促进技术转移、助力企业发展”的理念,持续培育特色服务,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开展联盟式服务。组织电子商务产业园、UFO.创业小镇、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濮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园区组建濮阳智慧岛双创载体,与市化工所、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科研单位及中介机构结成服务联盟,“抱团”服务,合作共赢。二是开展专员式服务。对区内主导产业及重点产业企业进行疏理,通过科创小微企业“春笋行动”设立首席服务员,对重点企业进行盯梢服务。通过服务专员切实加强服务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为企业发展诊断把脉,制定解决方案。三是开展现场式服务。发挥河南中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濮阳分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作用,围绕行业发展需求,组织中科院各院所与企业进行技术需求对接。以更直接、更深入的现场对接交流,促进行业共性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应用。
三、工作成效
(一)建立自主创新机制,抓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
以科创型小微企业增量提质“春笋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为抓手,突出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体培育。截至目前,经开区建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155家。近三年,累计签订技术合作协议77项,在区内落地转化科技成果的51项,2022年,技术合同登记超过2亿元,较上年增长109%。
(二)建立投融资机制,直接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设立了6000万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直接资金投入力度,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中试、批量生产等环节进行重点扶持;开展技术产权交易融资,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的渠道,基本形成了商业银行、产业基金、融资担保、社会资本、政府专项债等各类资金相互补充、协同支撑的金融支撑体系。
(三)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建设产业联盟,通过市场竞争、政策推动、企业化运作,整合产业资源,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广泛联系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创新资源的集聚,建设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信息和技术资源共享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在不同企业间流动和传播,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机制,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培育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10多家,专业技术服务人员300多名。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咨询公司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吸引能够进行国际化运作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入驻,通过扶植、培育和规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完整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